
前天上午,武漢市召開2016年慶祝教師節(jié)暨武漢市優(yōu)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4位優(yōu)秀教師和全市教師代表分享了她們的教師經(jīng)歷和感悟。
這4位優(yōu)秀教師分別是2016年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最美教師、武漢市第二屆年度教師禹誠老師;全國模范教師黃群芳老師;全國最美教師張龍老師和“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杜春萍老師。
作為武漢市年度教師,武漢市第二輕工業(yè)學校的數(shù)控專業(yè)教師禹誠在昨天的報告會上,分享了她從教24年的經(jīng)歷和感悟。
演講過程中,無論是談到曾經(jīng)的艱辛,還是回憶起過去的成績,禹誠都娓娓道來,像在講一個平淡的故事,臺下的老師們卻都被吸引,聽得投入。
1993年,禹誠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yè),成為一名中職工科專業(yè)教師。要成為一名“雙師型”教師,必須要上得了講臺,下得了車間,講得清原理,開得動機床。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術(shù)水平,2005年,禹誠利用暑假給自己加訓。為了節(jié)約時間,她住進學校的女生宿舍,每天泡在車間里練到凌晨兩三點。
禹誠把“工匠精神”傳遞給她的每一位學生。2008年,為了備戰(zhàn)全國大賽,她每天冒著大雪,步行幾里路到學校指導學生集訓,并細心照料學生的生活。他們前后消耗了30多噸鋼材,磨損了800多把刀具,但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全國數(shù)控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贏得了“武漢數(shù)控夢之隊”的美譽,吸引了高校教師、企業(yè)員工、大學畢業(yè)生甚至研究生慕名前來學習數(shù)控技術(shù)。
來自武漢第三寄宿中學的語文教師黃群芳是個小個子,她留著齊肩直發(fā),穿著一件黑色裙子,走到講臺:“即使看了我無數(shù)眼,也未必能記住我的大眾臉。但是,對我的學生來說,在我經(jīng)過的空間里,他們都能嗅出我曾經(jīng)來過?!?/p>
最能迷住學生的教育智慧還是生動靈活的課堂教學藝術(shù)。黃群芳在講課時,喜歡把學生們分成小組,扮演角色,以表演的形式了解文中人物,“表演欠佳”的同學,得到的“懲罰”是給她一個擁抱。黃群芳說,在一次擁抱時,她悄悄對班上最寡言的一名外地男孩說:“我很喜歡你的閩南普通話”。
男孩自此漸漸變得開朗,開始每節(jié)課都舉手要求回答問題。一個多月后的一次詩詞比賽活動中,他以一口濃重閩南口音的普通話,自信的態(tài)度,被大家評為“最佳鑒賞家”。這時,男孩做出了一個出乎大家意料的舉動:他伸開雙臂,給了黃群芳一個大大的擁抱說:“黃老師,我喜歡語文!”
“雖然他們眼前是黑暗的,但是我要用愛心和音樂去點亮他們的心燈!”昨天上午,武漢市盲童學校教師張龍和在場數(shù)百名優(yōu)秀教師代表,分享自己的教學故事和感悟。
2011年,還是漢陽區(qū)鸚鵡洲小學音樂老師的張龍偶然看到了一段由盲校孩子們表演的民樂合奏,被他們認真的演奏,虔誠的表情所震撼。這場演出讓她萌生了一個改變?nèi)松壽E的想法——到武漢盲校去工作,為那里的折翼天使插上音樂的翅膀。
張龍入職盲童學校后,發(fā)現(xiàn)學生聽力敏銳,很多孩子都有一副好嗓子,這讓身為音樂老師的她欣喜不已。為了豐富盲童的精神世界,幫助他們擁有更大膽的夢想,張龍在學校建起了校園廣播站,成立了武漢盲校啟明藝術(shù)團,每天一起排練,一起生活。2016年1月,一場盲童專場音樂會在武漢音樂學院編鐘音樂廳拉開帷幕。11個節(jié)目、56個孩子的表演,讓全場觀眾感動不已。音樂讓孩子們的臉上沒有了迷茫和無助,取而代之的是自信的笑容。
張龍和盲童之間的故事讓不少在場教師感動不已。
前天,黃陂區(qū)十棵松小學杜春萍作為鄉(xiāng)村教師的代表發(fā)言。當坐著輪椅卻精神抖擻的她被推到臺前,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從青絲到白發(fā),從健康到殘疾,杜春萍33年的執(zhí)教人生可謂坎坷,但她訴說起往事時,卻十分淡然平靜。自1983年參加工作,杜春萍走上農(nóng)村學校的講臺,先后在黃陂區(qū)石門紅勝小學、前進小學、十棵松小學任教。山里條件艱苦,連書桌都是木板擱在石頭上搭建而成,但杜春萍從未想過離開,她心里只有一個信念:有我在這里,就不能把學生陷在大山里,我要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去。
當杜春萍講到自己因意外導致下半身癱瘓的情景時,現(xiàn)場有老師聽得偷偷抹淚。2007年,杜春萍在十棵松小學任后勤主任,為讓學生吃上新鮮的蔬菜,她自己種了一片菜園。有一天摘菜時因為路滑,不慎跌入兩米深的水泥溝,摔斷脊椎,導致半身不遂,此后的9年里,她每走一步,都需要依靠簡易支架制成的助步器。即便如此,杜春萍依然沒有放棄教育工作,每天堅持上課。她說:“我只有和孩子們在一起,才能覺得自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