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清视频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第一偷怕自怕1区|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最大的是福利网站

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鄉(xiāng)村振興>新農業(yè)新農人
為“中國糧”貢獻優(yōu)良“湖北芯”
2022-05-10 12:38:10   來源:湖北日報

周雷在實驗室觀察育種材料生長情況。(受訪單位供圖)

頭戴草帽,腳上穿著膠鞋,臉龐和裸露的皮膚被曬得黝黑……活脫脫一個“新農人”形象。

就是這個39歲的“新農人”,12年來,主持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項目,參與選育16個優(yōu)質高產水稻新品種,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克隆水稻生殖生長期耐冷基因CTB4a,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授權發(fā)明專利20余項,為端穩(wěn)“中國飯碗”貢獻出優(yōu)良“湖北芯片”。

他就是湖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國家重點領域創(chuàng)新團隊水稻分子及細胞工程育種創(chuàng)新團隊執(zhí)行首席周雷。

為搶救育種材料,他的腿在一米多深的水里泡到發(fā)白

“找周雷?他下田了!”

5月5日上午8點半,湖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水稻雜種優(yōu)勢利用研究室主任周雷已到試驗田,觀察育種材料長勢。這些材料,4月底剛從海南南繁基地帶回來,是他和同事眼中的“寶貝”。

種子是農業(yè)的“芯片”,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關鍵作用。湖北是水稻大省。但湖北米過去并不是優(yōu)質米的代名詞。加快培育“鄂字號”優(yōu)質稻新品種,迫在眉睫。

選育一個好的品種,要從幾百個、上千個原始材料選配雜交組合,經12代到16代以上,往往費時數年。這個篩選淘汰的過程,凝聚了育種工作者多年如一日的艱辛付出。

一年四季,周雷必須跟隨水稻的生長周期,往返于武漢和海南陵水基地之間。在陵水基地試驗田,他經常在稻叢間一蹲就是幾個小時。炎熱的季節(jié)里,頭頂太陽曬,腳下水汽蒸,身邊蚊蟲繞……他必須全神貫注地把住穗頭,剪穎、去雄、套袋、授粉、封口、記錄、建檔。每次工作結束,整個人就像剛從水里出來一樣。

省農科院相關專家回憶,2016年夏,武漢接連強降雨,省農科院試驗田全部被淹。雨停后,周雷第一時間跑進1米多深的水里搶救育種材料,忙活了整整一上午。上岸時,他的腿因為在水里浸泡太久而發(fā)白。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數以萬計的雜交組合后,他們終于用表型鑒定、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和花藥培養(yǎng)技術,成功創(chuàng)制出R7272、R60、潤珠香等多個優(yōu)質抗病蟲水稻新種質,育成鄂中5號、廣兩優(yōu)272、廣兩優(yōu)5號、巨2優(yōu)60、華夏香絲等16個優(yōu)質水稻新品種,實現了優(yōu)質與高產的協調統(tǒng)一,為湖北乃至長江中游地區(qū)水稻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為推廣水稻新品種,他與種植戶簽訂增收“軍令狀”

新生事物發(fā)展初期總會遭受質疑??萍汲晒膊焕?。

作為團省委博士服務團成員、省科技特派員、省精準扶貧團團隊成員,繁重的科研任務之外,周雷還要對口幫扶21個貧困村和30多家企業(yè)發(fā)展高檔優(yōu)質稻訂單種植。起初,企業(yè)和農戶并不買賬。

周雷記得,2017年在天門推廣示范種植優(yōu)質稻新品種“巨2優(yōu)60”時,自己和同事詳細講解品種優(yōu)勢和市場前景后,鄉(xiāng)親們依然心存疑慮,“我當時就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找一個示范戶立下‘軍令狀’,示范效果好,大家自然認可?!闭f干就干。周雷和同事輪流住在示范戶家中指導,最終新品種示范田畝產高達1400多斤,而且品質優(yōu)良。大伙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向周雷咨詢品種情況。

“農民很樸實,掙錢很不容易。只有推廣的品種好,他們才會信任你。他們一旦信任你,對你也是掏心窩地好?!敝芾赘袊@,每次下鄉(xiāng),總有碰到一些不認識的種植大戶熱情地打招呼、送上當地的土特產讓他品嘗。

據了解,這些年,周雷和同事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累計超5000萬畝,助力糧食增產超過30多億斤。種植優(yōu)質稻的稻米收購價比普通大米提升30%到50%,極大地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生產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繁增多,每年我國因低溫造成的糧食損失高達數億噸。周雷和團隊再次迎難而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克隆并解析分子機理的水稻生殖生長期耐冷基因CTB4a,對水稻耐冷品種選育、解決低溫造成的糧食減產問題具有重要科學意義。2017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將這一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向世界彰顯了我國在水稻耐冷基因克隆領域的領先地位。

5月3日,周雷被授予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坝N研究需要持之以恒和團隊協作。這份榮譽是屬于我們團隊每個成員的?!敝芾渍f,未來他們將繼續(xù)在選育“專精特新”水稻新品方面發(fā)力。不怕冷的水稻、少生病的水稻、有保健功能的水稻……有望變成現實,把“中國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

記者 汪彤 通訊員 楊文 謝婭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